浏阳打造独具气韵的城市滨水景观_浏阳动态_浏阳之窗

作者

红网 分站5月31日讯( 日报记者 陈郁琳)一曲名河天下颂,浏阳河是一张让世界认识浏阳的文化名片。5月27日下午,长沙市委常委、 委书记黎春秋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吴新伟率发改、住建、水务、规划等部门,调研浏阳河城区段“一河两岸”保护与开发工作。黎春秋指出,浏阳河是世界名河,更是浏阳人民的母亲河,它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其时已至,其势已成。要不忘初心,带着责任和情感参与到保护与开发工作中去,将浏阳河打造成独具气韵的城市滨水景观。

浏阳河城区段北起双江口、南至大栗坪,全长约13公里。这里汇集了古浏阳八景中的相台春色、枫浦渔樵、鸿阁斜阳等七景,还发现了樟树湾新石器时代遗址,留存了浏阳氮肥厂、大米厂和醴浏铁路火车站等现代工业遗址,建设了西湖山公园、浏阳河广场、沿河风光带、浏阳河湿地公园等游憩设施,打造了中国(浏阳)国际 节、浏阳河音乐节等特色文化品牌,成为展示浏阳城市形象最重要的载体和窗口。

八角重檐,九层阁楼,位于西湖山巅的楚文塔是浏阳名胜古迹之一。登楚文塔远眺,浏阳河蜿蜒而过,浏城风光尽收眼底。黎春秋登上楚文塔,对照规划图和示意图,详细了解浏阳河城区段“一河两岸”的保护与开发。

如果说楚文塔与西湖山展现的是浏城自然风光,那山下的氮肥厂则是浏阳工业化进程留下的历史痕迹。

黎春秋来到氮肥厂、大米厂,与老员工交流了解情况。黎春秋表示,旧厂房墙体上的语录和标识,承载着很多老浏阳人的记忆,在“一河两岸”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中,应注意保留特色,深入挖掘文化内涵,将其打造成浏阳的城市文化符号。

沿着浏阳河风光带一路前行,黎春秋还实地查看了浏阳河六桥、花炮观礼台等地,了解沿线游憩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。

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,黎春秋听取了浏阳河城区段“一河两岸”保护与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。目前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工作安排,相关单位已着手开展了浏阳河城区段“一河两岸”保护与开发的前期工作。

城建集团已组织对浦梓港、氮肥厂和水佳湖等三个片区进行摸底调查和征拆测算,并与水建投、荷花街道启动了将军路浦梓港段建设。同时,浏阳河沿岸污水管网建设已完成全部水下工程,预计8月份全面竣工。

黎春秋对浏阳河城区段“一河两岸”保护与开发前期工作给予肯定。他指出,浏阳河是世界名河,更是浏阳人民的母亲河,它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其时已至,其势已成。要不忘初心,带着责任和情感参与到保护与开发工作中去,将浏阳河打造成独具气韵的城市滨水景观。

黎春秋对前期工作给予肯定,强调要从四个方面入手,做好“一河两岸”的保护与开发:

要提升规划,完善顶层设计。将保护与开发的规划设计与城市原有总体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规划、城市防洪规划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,做到既融入文化特色,又保持风格风貌一致。

要提升设施,完善功能配套。不断完善河道、河坝、河堤、码头等水利设施的整治和建设,及桥梁、两厢绿化的提质,使之也成为“一河两岸”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。

要提升景观,完善城市画卷。用生态公园的理念来建设西湖山城市公园,着手恢复“相台春色”等城市景观,对临河已建成区进行“洗脸打粉、穿衣戴帽”,对沿河建筑、桥梁、山体进行全面的亮化和美化。

要提升内涵,完善发展格局。保留氮肥厂、大米厂等城市记忆的同时,不断提升“一河两岸”各区域品位,并加快打通西南环线。

黎春秋要求,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,整合资源,把握时间节点和节奏,协同配合,加快推进浏阳河城区段“一河两岸”的保护与开发工作。

最新动态
热点新闻
精选专题